@(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财经

三中全会新政下如何界定财政的作用和边界(图文)

时间:2013-11-26 16:39:02  来源:天和网  作者:

13850304256680.jpg 

当前,财政收入回升表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渐见成效,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税收增长效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因此,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中央和地方发挥积极性。那么,财政的作用如何体现的更好、财政的边界又在哪里呢?

天和经济研究所第十二期沙龙活动三中全会新政下财政的作用和边界邀请了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体富,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东林,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施正文等专家解读改革新政。

安体富教授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发挥职能的财力保障,这是最基本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财政体制改革就涉及到个人利益关系发生改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主体向社会提供私人财富,政府提供公共财富,且这些主体都是围绕着资金运营的收支来进行的,当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二者结合作用下边界不一样,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共同组成的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有相互协调,所以说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很清楚。因为在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如果通货膨胀,中国银行发挥作用,但是如果经济下滑,危机很厉害,企业倒闭,这个时候银行贷款也没人要,因为要盈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有财政来进行调控,包括投资等等。

施正文教授认为表示,财政体制改革解决的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就是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范围,这个定位是解决所有财税改革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次中央决定也是把握了国家改革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改革未来的重点,解决了政府和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样的改革目标,必将对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定位问题上的完善,一个认识的提升,必然会对财政的职能的定位和调整,财政活动的范围和边界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因为财政就是保障政府职能履行的一对一的物质的基础,财政职能天然跟政府职能要保持高度一致,相适应,这也是各个国家的财政职能发展的基本规律。总体来看,现代财政制度必然是公共财政,但公共财政不等于现代财政,现代财政从内涵来看,公共范围是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领域是遵循公共财政,形式上尊重法制财政,现代财政制度一定是符合财政活动发展规律,有科学性、法制性、公平性、公共性和现代性。

除了建立遵循科学规律的现代化财政制度之外,宋冬林老师认为还应该关注财政的边界和作用隐含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没有把财政应有的边界记录清楚,这次三中全会有一个特别好的思想,整个经济活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出了问题的实质,从早年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那个书可以看到,古典经济学里面,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财政的边界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换句话说,能够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作用相对小,如果市场决定政府,政府反过来决定财政,财政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政府的市场方面,政府管的多了,必然财政在膨胀。从财政的支出要更多的体现公平,现在整个转移支付这里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是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必要的法律规范,我们转移支付就变成了一种没有规范下的就造成很多问题。

财政职能很好的发挥,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法制思维,法制方式来推进改革,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社会都参与进来表达它的意义,形成共识,才能保证政策出台的科学性,公平性。

最新信息

  本网讯 SIG康美包亚太三厂接获首[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SIG康美包亚太三厂接获首[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