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文化

“左琴右书——丁承运琴书作品展”观众耳目一新(图文)

时间:2014-11-19 11:31:38  来源: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曹佳麟

本网讯 11月8日11月15日,为期一周的“左琴右书——丁承运琴书作品展”在全国政协礼堂西南厅华宝斋内开展,社会反响强烈。

这场文化大餐在APEC会议期间呈献,不仅吸引了来自首都各界及从全国各地奔涌而来的观众,更连国外友人也慕名而至,流连忘返。本次展出的近70余件书法作品是丁承运先生历年书写的部分作品。

首开先河,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

“这次琴书作品展,在中国近代琴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丁承运先生作为古琴界第一位来将古琴、书法两者再次相互融合开办这样的一个展出,为我们还原了古代文人的基本生活状态。”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田青先生在开幕式上讲到。

在北京,每天都有着各种书法展的开幕式,大到美术馆,小到各种画廊,形式大同小异。当代书法作品主要以展厅的形式呈现,讲究视觉冲击力,导致许多书家为夺人眼球,把主要精力放在形式的制作上,至于是否有书卷气,书家不大关注。

而本次书展却让观众耳目一新。古朴典雅的华宝斋,幽香的环境及高雅的书斋气息,与丁先生箫散简远、直抒性灵的书风相得益彰,书卷气扑面而来。加上丁先生現場一曲《醉渔唱晚》,渔翁豪放不羁,佯狂之态宛然在目,令人气荡神移,足以极视听之娱。

丁承运.jpg

丁承运、付丽娜教授琴瑟合奏《神人畅》,丁霓裳《流觞》

一位青年书法教师在参观后感慨道:APEC假期,我两次去华宝斋细细观摩丁先生展出的作品。感悟先生的艺术人生,对自己学习书法启发颇大,也坚定了我“ 书肇自然”的审美追求。真希望学习书法的人都去看看先生的展览,能让当今书坛少一些浮躁、甜媚和伪饰,多一些直率、沉郁、书卷的气质。

左琴右书,学者与演奏家的完美结合

丁承运为当今琴界的轩冕,素以古琴大师为人所熟知,其深厚纯熟的笔下功夫也为世人所重。丁先生自幼起习琴亦同时临习书法,距今均已60余载。书法师承靳志老人(前清戊戌榜进士,章草与小楷造诣极深)。60年间,左琴右书,融冶碑帖,出入魏晋,初学二王,更从流溯源,自傅山、王铎、董、赵、米、薛、少师、北海、欧、虞、文皇等上溯晋人。近年则摆脱积习,笔势一新。

丁承运教授治琴学凡六十余年,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其琴风苍古遒逸,儒雅蕴籍,气象高远,一派灵机,运指如行云流水,于中正平和寓雄浑磅礴之气,学界评价其演奏“雄浑高古,儒雅蕴籍,体现了一位学者与演奏家的完美结合,是当代最具创造力的古琴艺术家。“

丁承运书画.jpg

本次展览部分作品为先生临古之作,遒正高古,形神兼備,显示出先生继承传统及深厚的临池功夫。而琴书之作,或提取古琴艺术之书法元素拓展成为书法作品,或书中融入琴人的审美精神,空灵淡远,儒雅藴藉。魏晉士人"左琴右书"丶"乐琴书以消忧"之风流于先生作品中足窺其玄奥。

华宝斋.JPG

琴瑟和鸣,千年遗韵再展神奇魅力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此次琴书展不仅让观众充分感受古琴与书法文人气质的契合,更在听觉视觉上带给观众极大的心灵冲击!丁承运携其夫人傅丽娜教授,现场琴瑟合奏古曲《神人畅》,琴瑟和鸣,音清调逸,再现了千年失传的遗韻。

据介绍,瑟与琴同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唐代以后就失传了。丁承运教授通过古文献研究和对出土古瑟的直接取证,不仅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古瑟演奏方法,而且使“琴瑟和鸣”这一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合奏形式得以重现。

琴道即人道。丁承运先生用琴与书完美地表达了古琴作为文人修养的一种精神特质,也为当代中国文人阶层树立寄寓了君子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并体现了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

最新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推荐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