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文化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时间:2016-05-19 12:11:36  来源: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作者:秦玉峰

(来源: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作者:秦玉峰,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997年6月1日星期日下午2:30,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吉隆坡处于失眠状态。他写下日记:

失眠使我不能入睡。或许是打桩机刺耳的轰鸣声所致。发展进步的另一个基础。交通?仍然拥挤,中午之后仍未缓解。就是这样,一直这样,后来还是这样。

咔……咔……咔(打桩机对人脑的刺激)……亚洲……亚洲……咔……咔……咔……亚洲……咔……咔……咔。

这是我们熟悉的世界的终结。任何使你过去成功的事情,不能保证你未来也会成功。

出路是……

时间太巧合了。一个月后,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曼谷开始,接下来是吉隆坡,接下来是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汤姆·彼得斯的日记就像是一个预言。“这是我们熟悉的世界的终结。”。

这是我最近重读两本书(一本是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另一本是《汤姆·彼得斯》论创新,都是管理学的经典之作)时的直观感受。当巨变到来之前,我们通常会选择墨守和安逸;而当巨变到来,我们又变得脆弱、恐惧和麻木。旧秩序正在被打碎,但新秩序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汤姆·彼得斯的答案是:“出路是创新……”“如果其他人在改进提高,你最好以更快的速度改进提高超过他,否则,你就会落后。”

汤姆·彼得斯的这种直接判断,与德鲁克不谋而合。德鲁克说,企业家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行动赋于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

“创新”是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去年的“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在我们身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是一种常态。人人都接受了创新的理念。人人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但实际上,“创新”在很多人和很多企业那里却只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一种行动。它不再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也不能再“作为一门科学展示给大众,可以供人学习,也可以实地运作”。

创新看起来与年龄相关,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但事实上决定创新的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企业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腾讯、阿里巴巴都被当作“创新”的代表,但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一些企业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却依旧活跃在创新前沿

譬如任正非先生。他所领导的华为,原本只是一家通信设备公司,期间也曾为运营商代工做定制手机,做得并不是非常成功。但是当他意识到智能终端的未来时,它果断地踏入到这个产业,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智能终端厂商。华为去年的利润,超过了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家,躺在旧秩序的利润表上。丰厚的利润使他们缺乏创新的动力,即使企业处于下滑的趋势当中,他们也不愿或者不敢“壮士断腕”,果断地冲进一个全新的领域,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一种市场新秩序。这样的企业,会在消费场景的变化中,慢慢衰落。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很简单,也很残酷。

他们不愿意创新,还因为创新就需要进行巨大变革,而变革意味着更多的麻烦和更多的新问题。避免麻烦和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都不改变。不幸的是,一成不变是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美国管理专家伊查克·爱迪斯说:“变革的量与速率越大越快,我们遇到的问题的量和复杂程度就越大越高。关键在于你别指望永久性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被解决之后,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又会产生。只有不再有变化时,我们才不会遇到问题,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只有在我们……死了以后。……管理就是活着,活着就意味着要经历伴随个中问题的变革。”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标之一。这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一直倡导的——有眼光,能看到市场潜在的商业利润;有能力,有胆略,敢冒经营风险,从而取得可能的市场利润;有经营能力,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并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最终获得利润。

“创新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呈现方式。这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重要的结论——“我们可以用萨伊定义企业家精神的方式定义它: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如现代经济学家惯常所做的那样,将它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即定义为改变资源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

在当下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创新”是一种是“新常态”。它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活力,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比起机遇来,正如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精神”那样,“是风险最低的而不是最高的行为”。

我所工作的“东阿阿胶”,是一家最传统的制造企业,看起来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但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直是贯穿在公司的血脉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也一直在进行消费场景的重塑。我相信这种场景重塑,能够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切入点。这也是我们将“文化体验营销”作为未来工作重点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相信,创新与企业所处的领域无关,与企业家的年龄无关,与企业的定位无关。创新是一种意识,是企业家精神。德鲁克说过,在所有领域,“正确而有利可图的途径就是创新”。我想说的是,当旧秩序终结,新秩序需要建立的时候,“创新”不是一个词汇,而应该是一种行动;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一种精神。

最新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推荐信息

  风痕,资深媒体人士,网络营销专[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