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已钜惠五年!】2020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科教文卫/产权

王琪延: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障碍何在

时间:2014-09-04 10:17: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王琪延

  近几年,尽管我国城市文化取得长足发展,但与纽约、伦敦、东京等文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城市文化缺乏竞争力,区域之间文化发展不均衡,东部发达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强,西部较弱,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极为相似的东高西低的态势。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文化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素质亟待提升

  文化人才储备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瓶颈,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文化人才紧缺成为影响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障碍。随着文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领域人才的需求量会有大幅上升,或将导致人才数量缺口进一步增大。

  目前,中国最为紧缺的文化人才可归为四大类:文化内容创意人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既有创新能力、又具备专业技术、同时又善于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13%左右,但其中真正具备文化创意、专业技能、市场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人才比例很低,如北京动漫专业技术人才占动漫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6%,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还不足十万分之一,专业技术人才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仅为0.02%,文化市场的从业人数占比也仅为千分之五左右。可见,北京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军城市,同样面临着文化人才紧缺的困境,高素质文化人才数量缺口很大,人才不足矛盾严重阻碍了首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高素质文化创新、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企业培养文化人才,立足全球视野引进人才,充实文化人才储备,提升文化人才素质。

  文化创新动力不足缺乏优质文化产品

  文化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原创、优质文化产品,是我国城市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各地在开发文化产品时缺乏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优势的意识,使我国城市充足的文化资源未能被有效转化为优秀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导致产品开发建设频现跟风热潮,文化产品形式单一、内容雷同,低层次重复开发、艺术抄袭等现象严重。文化的内涵需要通过产品表达,差异化、特色化、高品质文化产品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原创力不足也是我国文化产品难以走出国门、未能形成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以影视节目为例,近几年广受关注的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都是从国外引进,各种翻拍国外的影视作品几乎占据我国影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不能照搬模仿,只有拥有自主原创品牌,才能真正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站稳脚跟、提高本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市场产业链尚未形成缺乏“航母”企业引领

  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各环节之间存在断层、不成体系,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合作。以我国动漫产业为例,动漫产品制作成本高昂,但在电视台的播出费用低廉,令动画制作无利可图,上游产品制作与下游市场环节的脱节,导致动漫产品再生产动力不足,动漫产业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又如,一些文化企业产品创作与市场需求没有对应,导致文化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在文化产品生产后,没有匹配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对其进行宣传,导致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入手进行完善,建立完整的、多元化的、复合型现代文化产业链条,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繁荣。

  缺乏文化“航母”企业引领也是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未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我国文化发展曾长期处于政府“包办”的模式中,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进程缓慢,导致我国尚未培育出具备强劲竞争实力的文化“航母”企业,现有文化企业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并大多存在着经营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长期处于融资困境,也使大多数文化企业发展受阻。

  文化消费比重不高融资体系尚不健全

  从消费水平来看,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水平虽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并不高,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文化消费水平落后的西部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还较为保守和落后,过于重视传统教育支出而轻服务消费,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上升空间较大。同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不高、优质文化产品缺乏等也是西部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仍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方式单一,文化与金融融合不足、效率低下,没有形成多元化筹资体系。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且尚未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使得文化产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遭遇困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融资业务经验不足,缺乏了解文化产业的人才,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极为缺乏,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面对文化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各地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外,还应积极创新文化金融信贷产品,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筹融资体系。

  缺少世界级文化品牌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凸显

  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缺乏在世界范围内“叫得响”的文化精品项目、城市特色品牌,从而导致城市文化吸引力不足、传播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仅有“孔子学院”成功发展为全球文化品牌,是我国对外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重要平台和途径,被称为是推广汉语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类似这样的文化传播项目我国还十分缺乏,应该继续开发和推广

  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水平也呈现明显东高西低的态势。首先,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分布极为不均,西部地区文化设施不健全现状十分严峻。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都在20家以上,而拉萨和南宁只有1—2家公共图书馆,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东部地区(14市)2011年公共图书馆藏量各市平均可达21925.36千册,而西部地区(12市)公共图书馆藏量各市平均仅有3856.53千册。其次,区域间文化产业实力不均,东部地区遥遥领先。再次,文化企业实力相差悬殊,西部地区文化生产力明显偏弱。2011年33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中,仅北京就占了7家,西部地区12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只西安有1家文化企业上市。

  文化立法工作滞后文化研究难以深入

  首先,在文化立法层面,虽然我国文化立法体系逐步规范,但文化立法“盲点”仍然很多,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相比,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数量占现行法的比例远落后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法律占比,文化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文化立法内容还需完善。其次,在文化执法层面,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执法机制,执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如我国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工作,虽成效显著,但总体上多为某一段时间集中的专项行动。“扫黄打非”不仅是突击战,更应是持久战,应将文化执法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

  我国城市文化数据统计尚显薄弱,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受到很大局限。随着文化发展不断深入,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现有文化数据储备难以满足多层面、多角度文化研究的需要。在统计对象上,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型城市外,地级、县级城市的文化统计数据十分缺乏。在指标内容上,一些较为重要的文化指标如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科研投入、文化创新成果等还未得到系统的统计。一些反映文化融合新业态的指标,如文化旅游增加值、从业人数等也十分缺乏。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化统计工作应紧跟文化发展的节奏,加大展开力度,为深入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

最新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推荐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