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2018年宣传经典套餐“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自驾中国行》系列采风(行程图集)   @企业不能没文化!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报道 > 科教文卫/产权

“中国天眼”开启普通人的天文好奇心

时间:2018-09-27 11:51:52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内景

“睁眼”两年,“中国天眼”虽没有望见遥远太空的外星人,却见证了许多因它而问起“为什么”的普通人。

听说能听到脉冲星的声音,7岁的王骏甩开父亲,冲向展台戴上耳机。时强时弱的音律在耳边跃动,这个想和外星人对话的小男孩感受着浩瀚宇宙的呼吸。

为了满足王骏“看”外星人的心愿,父亲王利发带着他驱车6小时从广西南宁赶到贵州平塘天文小镇。2016年9月25日,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被称为“中国天眼”。王骏听到的天外密语,其原始素材就来自“天眼”接收的无线电信号。

“儿子对科学特别感兴趣。这次专程过来满足他的愿望,也是一种鼓励。”王利发说,参观过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后,他们将去“天眼”亲眼看看。

有人把天文学称为“几乎没有直接实际用途的纯科学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中国天眼”这项科技突破,正让众多普通人对这一艰深科学产生好奇。

 

讲解员莫露露向游客讲解望远镜发展史

记者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看到,即便是工作日这里都参观者甚众,其中甚至有八旬老人。讲解员莫露露说,馆里十余个讲解员每人每天要带2轮讲解。场馆外的停车场常常停放着百余辆私家车。

“尤其学生很多。他们爱提‘开脑洞’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外星人、黑洞会不会把人吸走、是否真的有过宇宙大爆炸等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项目总工程师姜鹏说。

要让普通人了解“天眼”,科学家们也转换着话语方式。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多大?如想灌满这口“大锅”,要全世界70亿人每人往里倒4瓶(每瓶500毫升)水。“天眼”如何“看清”苍穹?重达30吨的“瞳仁”馈源仓和25万平方米的“眼白”反射面必须反复调试,这个调“视力”的过程需耗时数年。

为了烘托气氛,当地还打造了许多充满科技感的设施,试图以通俗化的呈现点燃人们对浩瀚天宇的奇思妙想。“天眼”附近的加油站被命名为“天文加油站”,里面有蓝色的阿凡达、中国人样貌的宇航员等造型的雕塑。而在中国其他地方,加油站往往以地理命名。在平塘天文小镇,路灯是飞碟模样,天幕长街的光影效果宛如星空。

人们对“天眼”的关注,不止在平塘。在社交平台检索“天眼”,便能发现许多人把来看它列为心愿。研究者在北京、南京等地举办相关讲座时,经常爆满。“有时几百张票一下就被领完了,讲座结束后观众还围上来提问、合影。这么多人对冷僻的天文学感兴趣,出乎意料。”姜鹏说。

人们想了解“天眼”的原因千奇百怪。这个庞然大物的的确确让中国人对浩瀚天宇产生了兴趣和想象。

游客感受模拟黑洞

“这种对宇宙的好奇很宝贵。没有好奇心人类不会进步,对未知的探索带来了现代文明。”姜鹏说,“天文学更是一种美学。了解天文,能够让我们感知人类的渺小与孤独,这对人的情怀是很好的熏陶。”

“天眼”启用2年来已发现44颗脉冲星,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副主任张蜀新并不满足。“我们通过FAST获取的信息非常庞大,但目前能解读和处理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正在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希望能加快处理速度。”

而更多以目前科技无法解读的秘密,仍静静等待着对天文产生兴趣的人们在未来去解读。

最新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推荐信息

  近日,安宁市又举办了一场热闹欢[详细]
中国前沿资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